据媒体报道,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袁之良团队首创量子密钥分发开放式新架构,采用光频梳技术,成功实现615公里光纤量子通信。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
3月14日消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徐飞虎等与上海微系统所、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首次在国际上实现百兆比特率的实时量子密钥分发,实验结果将此前的成码率纪录提升一个数量级。该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光子学》。
据悉,量子科技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其中,实用化走在最前列的量子通信技术,对于保障关键领域信息安全有着重大价值和应用前景。量子通信是一种加密通信,其核心原理是利用量子状态的不确定性产生随机密钥,一旦通信被窃听则会改变量子的状态,窃听就会被察觉,进而使得密钥无法被破解,实现了通信的保密性。
(资料图)
根据ICV预测,2021年,全球量子通信市场规模约为23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增长到153亿美元,到2030年,增长到431亿美元,2021-2030CAGR约为34%。
《国家“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要加快布局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等前沿技术。华安证券研报指出,近年来中国量子通信市场规模以每年12-20%的速度稳定增长,预期2025年将突破1000亿元。政府、产业端上下游均已加强对量子通信网络建设的支持和投入力度,量子通信产业持续增长将使得传统的信息产业发生颠覆式变革,进而带动包括计算机产业、区块链及数字货币、卫星通信业等产业的新机遇。
中金公司研报认为,量子通信目前已具初步商用条件,我国积极建设量子保密通信网络。我国积极推进京沪干线、武合干线、北京城域网、合肥城域网等地面量子通信网络的建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牵头研制“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并实现跨越4600公里的星地量子密钥分发。我国量子通信网络或将加速布局,满足政府、金融、电力等领域对信息安全的刚性需求。
按照不同技术分类,可以把量子通信产业分为:1、量子密钥分发(QKD);2、量子随机数发生器(QRNG);3、量子隐形形态(QT)。目前已应用的量子保密通信技术,仍依赖于经典通信。量子密码尤其是量子密钥分发发展最为成熟,正迅速走向实用化。
量子密钥分发基于量子力学基本原理,可以实现理论上无条件安全的保密通。模式匹配量子密钥分发协议(MP-QKD)是由清华大学马雄峰研究组于2022年提出的一种新型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协议,相较于原始的测量设备无关协议,可以将更多的探测事件用于成码,可以很大程度提高成码率。
量子通信产业主要分为上、中、下游。上游为元器件和核心设备;中游主要是网络干线,系统平台、建设运维;下游主要是安全应用。目前来看,核心设备以及解决方案仍是产业链关键。
提供量子通信核心设备的厂商主要有ID Quantique、TOSHIBA等。其中,ID Quantum已经满足了欧洲、美国等大多数国家的核心设备供应。中国厂商主要包括国盾量子、易科腾、问天量子、启科量子、中创为量子、九州量子等。目前中国在量子保密通信技术走在国际前列,基本全面实现了核心设备全链生产。
据财联社不完全统计,涉及量子通信的上市公司有国盾量子、国芯科技、中兴通讯、光迅科技、神州信息、科大国创、亚光科技等,具体情况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