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报道:砚边|包世臣绘画轶事二说

钱江晚报   2023-05-29 20:36:58

包世臣,安徽泾县人,不仅是清嘉道年代著名经世学家、文学家、书法和书学理论家,同时也善绘事,且精,现在的很多书学者并不知晓。笔者通过撰写《包世臣大传》借机说说包世臣有关绘事秩事。

一说、角胜眉峰绘事

嘉庆二十一年(1816),初夏,包世臣先生(下简为先生)交游并滞迹江苏吴门(现属苏州)时,长洲(现属苏州)好友、清著名画家胡眉峰和吴门好友书家兼诗人沈小宛接先生在小宛“小吴轩”院落住下,前后有十多日之久。


(资料图)

这此日,先生尽性由着二位好友,相互切磋经子学,唐诗宋词,琴棋书画,吃茶说笑,十分愉悦,但多数时间则约先生游玩。一日,胡眉峰、沈小宛共约先生去吴门收藏家李氏惠君家观赏其收藏品,其中有一幅是明代石田(明代画家沈周)所作《吴山揽胜图》。

沈周 吴中揽胜图 局部 (中国十大名画家画集 沈周画集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2003 年8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路途不远,一会就到了。胡眉峰、沈小宛与李君是多年好友,自然亲热。佣人上茶之机,李君将《吴山揽胜图》请出来请三人过目。三人一边吃茶,一边观赏,且评言二三。胡眉峰、沈小宛均说此图真迹无疑,唯先生认为这是后人临摹的,又说此画上卷始鹤市、虎丘而许市、阳山、天池、天平、支硎,止于狮山,城西迤北诸胜尽之,下卷始横塘而木渎,灵岩、上方、石湖、吴山、邓尉、止于渔洋,城西迤南诸胜尽之却也画得逼真,哪怕是仿品也属高手的临写,还是有收藏价值的。回途中,先生补充道:当然李氏惠君的那幅画,有可能受明沈周《吴中揽胜图》影响。

沈小宛无语。胡眉峰突然建议:明天我们上西山可好!我也要以西山几处佳景为稿,作几幅画可好?。

大家自然称赞,沈小宛主动说他要以诗配图。

翌日,天高气爽,三人来到西山,从起石湖至玄墓止。胡眉峰因为要作画,三人边走边选好景,然后眉峰以笔钩草稿。经过五六天辛苦,眉峰分别选西山尤胜佳处作图八幅。小宛果不失言,写好诗文配画。

几天后,胡眉峰带画到沈小宛家,请先生点评。先生观赏许多,除了称赞也曾善意评说:笔法得于麓台(清代画家王原祁),虽翰墨则秀润可挹,景物显得逼真可爱,美中不足则过多刻意皴染,山川神骨则不见踪影,其意境大为折扣也。胡眉峰沉思许多,拍手称之此言有理。临别,眉峰将此画送沈小宛把玩,嬉笑道:且当多日膳食寄住之费吧。

胡眉峰回长洲一别数日,先生仍住沈小宛家。连续几天先生与小宛兴趣盎然一直研究眉峰这幅画,且多次将眉峰所作八画图排列成长卷,针对主要构图景物分别细细察看,最后表明:此画虽好,还是有些缺撼,即是,每幅图画均无亭台楼阁,不见人间烟火类似的房屋,也无草棚、樵人、舟子之类的画面。像横塘,木渎、光福三市更没有选择性地将表标志性建筑安置画中,很难让人产生联想。

突然间,先生心血来潮,对沈小宛说他要以此作为参照,在此画基础上,增加必须要的物景、人物,使这幅画更加生动情趣。沈小宛吃惊:包兄也善画?先生笑答:仅得皮毛,从不张扬而己。

接下,先生在沈小宛书房兼画室,铺字作画,一边作画,一边与小宛商量,讨论,然后依照胡眉峰原稿,增加删减,前后缩为四幅,掩以云树,亭台楼阁,小桥人物,樵人舟子,车马房屋,还有市区内依山傍水有关景致,画面突然一变,既幽邃明亮,又有人间烟火,大有北宋《清明上河图》意境。先生离开时,也将此画留给沈小宛。

不久,胡眉峰再次前来沈小宛家。小宛无言将先生所作图,请眉峰过目。眉峰细细品赏许久,突然惊叫:沈兄啊!您什么时候收藏了石田《吴山全图》第二卷?沈小宛宛尔一笑,最后笑着道白:仍是包先生依你所图,重新所画也。胡眉峰大惊失色,对着先生家住方向双手作揖道:包兄啊,您真神人也。

二说、摹《吴山揽胜图》

道光八年(1828)夏,先生在吴门,沈小宛又约先生去李惠君家赏画。并说,多年前先生曾参照胡眉峰作画一事,李惠君知后很想见您。先生自然答应,并说我也想再一次欣赏《吴山揽胜图》。

这一次目睹后,先生更加仔细:但见此画其坡陀冈岭,悉传山石之神,令人忘其堆迭。依山傍水,架屋十数椽,即成集镇,樵人舟子,行坐登降,俨如身历。而笔势一用本色,竟比《东庄图》之杂取诸家更为调适。

先生感叹:真境自有真局,不亏行家老手,但是不能临写得如此乱真,还有上好的意境?那天,李惠君招待先生和沈小宛在家小聚,三人把酒同饮,不亦乐呼。过几日先生离开苏州回扬州。先生走后不久,李惠君多次去沈小宛家,品味先生在嘉庆二十一年(1816)所作的那幅画,便知先生也属丹青高手。李惠君对沈小宛说:想请包先生摹一幅《吴山揽胜图》收藏,不知包先生可否?沈小宛说:包先生为人倘好,老兄前去肯定会答应的。

不久,李惠君携家藏的《吴山揽胜图》至邗江,再转白门,请先生临摹。因是旧相识,更有沈小宛举荐,先生答应后,一边阅看,一边绘之,前后长达三个月,方将此画完毕。画作完成,李惠君应邀前来,并将画与原画多处比较,在几乎乱真之下,李君吃惊问先生:包兄,何时学会画画?先生笑:甲子年(嘉庆九年1804),我在江南通州州判张桂岩府上任幕僚,负责掌管水利、漕运、家田和诉讼等有关事宜。桂丈师河北沧州人(现属河北沧县,清代著名画家),方知师桂丈既能为官,也是丹青妙手,诗也作的妙。当年师桂丈初游京师前,曾与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齐名,深受纪晓岗、法式善等名家看中。

先生说:那年我三十岁,除了官差,闲时但凡作新多与桂丈师唱和,接着随桂丈学画,授之六法,一丘一壑,聊以自娱。师桂丈辞官后,晚年也住扬州,每日绘画作诗,不亦乐乎。

后来,我在扬州安家,仍常去看望师桂丈,再次向师桂丈讨教,相互间切磋诗文较多,作画亦少。师桂丈著有诗集《黄花吟馆诗集》和《十三峰草堂诗草》各一卷。

画也是手艺,熟能生巧,不过尔尔。乾隆、嘉道年间,文人士大夫之间酒后闲暇之余,吟诗作画以书画集雅一事,非常鼎盛。(作者系艺术评论家)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