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证实:孩子学历越高 爸妈活得越久

快科技   2023-08-20 11:26:51

自古以来,人们都对长寿孜孜以求。古代人以求仙访道、修心养生的方式追求长寿,现代人有了各种科研手段和统计方法的加持,通过层出不穷的相关研究找到了更科学的长寿要领。


(资料图)

正所谓“仙人抚我顶,论文授长生”。以往的研究中,已经有无数学者探讨过疾病、生活方式、身体特征等各种因素和长寿的相关性,也不乏有研究深入到了一些长寿因素的分子机制。

但最近《自然》子刊上有一篇文章剑走偏锋,指出子女的受教育程度会是父母长寿的原因。子女的受教育经历每增加 4.2 年,父母的预期寿命就会提高 3.23 岁,子女的自身的长寿概率也能提升 30%~59%,和收入、职业无关。也就是说,子女受教育经历的增加是父母长寿的独立因素。

我们该怎么理解这项研究,这项研究的厉害之处在哪里?

确定因果关系是个难题

职业、收入、受教育经历等体现社会经济地位的指标与长寿的关联性并不是新闻,早已有不少研究证明过这些指标会造成人群寿命的差异。总的来说,收入、职业成就、教育程度越高的人越倾向于长寿[2,3]。

然而,以往的研究都是观察性研究,并不能确定这些因素和长寿之间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人们只是观察到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同时也长寿,但到底何为因何为果?其实很难通过这些研究说清——

可能是受教育经历影响了认知行为,受教育经历本身成为长寿的原因;

可能受教育经历本身不会影响寿命,但由此导致的收入增加、社会地位提高才是长寿的原因;

也可能是这些长寿的人本来就有更好的身体素质,而这个身体素质导致他们有更好的学习表现、考上好学校、得到好工作、获取高收入。也即,社会经济地位提高只是结果,长寿才是原因。

……

像这样,特定的因素和结果之间虽然存在关联性,但不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也不能确定因果关系,几乎可以说是观察性研究的固有缺陷。如果逻辑思维不够严谨,就容易发生归因谬误,闹出鸡鸣导致天亮、不系安全带降低癌症发病率之类的笑话。

而本文分享的这项研究,不只发现了子女受教育程度和父母长寿的相关性,还确定了二者的因果关系,这就很厉害了。但它是怎么做到的呢?

一种分析方法:孟德尔随机化

本文用到的分析方法——孟德尔随机化,是一种可以检测和量化相关因素之间因果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这个方法的原理直接说有点绕,所以我们结合本文的案例来说。

已知社会经济地位的提升和长寿有关,其中,社会经济地位分为教育、职业、收入三个方面。如果想验证教育对于长寿的影响,要怎么做呢?

简单来说,研究者需要先从基因数据库中筛选出能代表教育程度的遗传变异,这些变异必须和职业、收入无关,且不能直接导致长寿。接下来,如果统计分析发现这些代表教育程度的遗传变异也和长寿有关,就能证明教育程度是长寿的原因,且这一因果关系不受职业、收入的影响。

这个方法得出的结论之所以可靠,是因为筛选到的遗传变异在出生前就确定了,只能是原因,不能是结果。而由于找的是不能直接导致长寿的变异,这些变异就只能通过影响教育程度实现和长寿的关联,所以只要确定这些遗传变异和长寿有关,教育程度就会是导致长寿的直接原因,不必担心因果倒置或归因谬误。

教育程度影响寿命的方式

论证过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之后再回头看这篇文献,可以看到作者做了很细致的工作,把大多数人想得到的可能性都一一验证了。结论有:

1.教育对父母的长寿、个人的长寿均有独立性影响;

2.社会经济地位对寿命影响的主要原因是教育,而不是收入或职业;

3.受教育经历通过影响生活方式、饮食、疾病而影响寿命,作者分析了 25 种生活方式因素、34 种影响长寿的疾病,发现吸烟、肥胖、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中风是教育和长寿之间最为重要的中介因素,其他疾病如阿尔茨海默氏病、2 型糖尿病、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乳腺癌等也会不同程度地受到教育经历的影响而影响预期寿命。

这项研究虽然基于欧洲血统人群,但科学的论证思路和巨大的样本量保证了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它至少说明,虽然每个人、每个家庭的社会资源和经济地位千差万别,但我们仍可以通过改善自身和后代的教育经历缩小乃至消弭这些差距,好好地活下去。